为了防止大规模资本外逃威胁中国的金融稳定,必须谨慎处理资金的跨境流动。
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城镇化转型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 一定的城镇化模式,总是在一定的体制环境下形成的。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经历了人类社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
促进城市社会发展方式转型,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公平性、包容性,有效调节居民收入分配,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尽快消除同城居民在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等方面的实际差别。三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强化城市和谐包容发展的基础。四要健全财税制度和政绩考核机制,激励和引导地方政府把全部精力放到推动城市科学发展上。应以改革创新的思路,以重点突破、协同推进的方法,加快推进城镇化转型。要着力提高城市领导者和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和业务水平,培养并逐步形成一批有现代城市管理思维、有较高城市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的城市管理者团队。
发展中国家的贫民窟是城市病中的顽疾,久治不愈,现在看来,治理贫民窟似乎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没有良好的社会发展方式,城市社会就难以稳定,城市各方面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我国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集合了大量的创新人才、创新机构和其他创新资源,最应该也最有条件通过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积月累,现已充分显现。例如,北京的胡同数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250条减少到2005年的1320条。我们在收获市场化带来的丰硕果实的同时,驾驭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化发展规律的能力却没有相应提高,其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突出表现是:规划缺乏刚性,建设缺乏章法,发展贪大粗放。要使有条件、有能力落户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尽快落户城市,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市全部常住人口,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财力的增长,不断丰富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
甚至发达国家同样存在不少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城市空间粗放扩张的问题,需要转变城市规划理念,使城市规划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
如果说如何建立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发展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的历史难题,这并不为过。户籍制度二元和公共服务机制存有缺陷是城市社会发展诸多问题产生的深刻根源。社会的急剧变革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社会生活中还没有形成一套新的有效规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一要重视人文元素、强化城市的文化功能,把城市建设成为传承文明、承载历史、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我们痛心地看到,在城市,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老城区、古建筑湮灭在钢筋水泥森林之间,消失于GDP高速增长数据之中,拆旧城、建新城、拆真文物、建假古董现象随处可见。否则,不仅我国的城镇化难以持续,也会大大影响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三要提高城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一要加强立法,使城市管理于法有据。
城市增长方式转型的第二大问题是城市空间拓展方式转型问题。市场化赋予了人们实现致富梦的机会,激发了人们创造收入、提高生活品质的活力,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涌到城镇。
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以求真的科学精神深化细化改革研究,以无畏的实干精神把各项改革落到实处,推动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城镇管理就会有很强的随意性,就会杂乱无序。
二要丰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精神内涵,以中国追求自然、和谐的建筑文化为本底,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建筑思想和方式方法,探索中国城市文化的新范式,使城市建设传统而不低俗、现代而不怪异。面对严峻挑战,必须加快形成与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相适应的城市社会发展方式。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资本、技术、管理和市场,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城镇发展,但也带来了西方某些不合国情的文化观和消费观,其在城镇化方面的重要表现就是城镇建设求洋求怪,白宫、北欧小镇、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洋楼名遍地皆是,不仅中国人感到匪夷所思,就是外国人到了中国也似乎不知此地为何处报告征求意见稿下发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单位征求意见,也包括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常委会。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由国务院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征求各方意见。第四步是国务院落实全国人大决策。
根据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立当年工作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将重点工作分解落实到国务院各部门、各单位,明确责任,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作者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胡鞍钢) 进入 胡鞍钢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决策 。
这种会议利于中央与地方共同分享信息、交换意见、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做出关于下一年度经济工作的重要决策。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决于国家经济治理能力,国家经济治理能力又取决于国家经济决策,国家经济决策又取决于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
随后,12月23日—24日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今年中国两会的核心,集中在李克强总理3月5日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这就为召开两会做了充分准备,相当于会前信息沟通、信息分享、信息交流,以及不同意见的整合。中国经济决策是如何做出的?经过哪些重要程序?为什么说中国经济决策是一个典型的公共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过程? 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决策机制为例,先后经历两个阶段(形成和实施),具体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是中共中央决策。第五步是全国人大监督国务院落实经济决策。然后,进入落实实施经济决策阶段。
这个过程,既能够保证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又能够主动应对重大挑战、积极解决突出问题。充分准备基础之上,由总理向全国人大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报告进行审议和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后由全国人大通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自此由国务院决策转变为全国人大决策,完成中国经济决策的过程。
这是最重要的中国经济决策报告,全国关注,世界瞩目。2013年12月10日—13日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该会参加人数比中央全会人数要多,不仅涵盖绝大部分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还包括其他负责人,相当于准中央全会。从1982年之后,中国逐渐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国家经济决策机制,并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和试错,从而形成今天的两阶段、五步骤、循环往复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法治决策过程。
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稿,再次确认批准报告稿,完成报告准备工作。既能够避免经济决策的重大失误,又能够及时调整小的决策失误,从而保证中国始终能够在全球公开竞争、激烈竞争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然后,进入落实实施经济决策阶段。这种会议利于中央与地方共同分享信息、交换意见、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做出关于下一年度经济工作的重要决策。
这就为召开两会做了充分准备,相当于会前信息沟通、信息分享、信息交流,以及不同意见的整合。报告征求意见稿下发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单位征求意见,也包括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常委会。
该会参加人数比中央全会人数要多,不仅涵盖绝大部分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还包括其他负责人,相当于准中央全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决于国家经济治理能力,国家经济治理能力又取决于国家经济决策,国家经济决策又取决于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
今年中国两会的核心,集中在李克强总理3月5日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既能够避免经济决策的重大失误,又能够及时调整小的决策失误,从而保证中国始终能够在全球公开竞争、激烈竞争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